专业的镁合金表面处理厂家——合肥华清表面处理:三大镁合金处理技术介绍
发布日期:2025-03-28 浏览次数:231
在当今制造业轻量化、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下,镁合金以其优异的比强度、减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正日益成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宠儿。然而,镁合金天生的高化学活性导致其极易腐蚀,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作为合肥乃至全国领先的表面处理技术企业,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复合氧化技术、导电转化膜技术和镁合金镀银技术,为镁合金材料提供了全方位的表面防护解决方案,彻底改变了镁合金"易腐蚀、难处理"的应用困境。
传统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如化学转化膜、阳极氧化等虽能提供一定防护,但普遍存在防护周期短、工艺污染大、功能单一等问题。特别是在5G通信、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场景中,镁合金部件不仅需要足够的耐腐蚀性,还往往要求兼具导电、电磁屏蔽、耐磨等多重功能,这对表面处理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面对这一行业难题,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79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8项专有技术,成功研发出三大镁合金表面处理核心技术,为行业提供了可靠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技术一:镁合金自修复复合氧化技术(SCOT)
技术特点:
通过配方与工艺优化,制备非贯穿致密涂层,中性盐雾测试超500-1000小时以上(不同镁合金型号),具备主动/被动协同防腐机制。
创新突破:
攻克微弧氧化技术能耗高、成本高、孔隙率大的行业难题。
应用场景:
满足航空航天发动机部件、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等苛刻工况下的耐蚀耐磨需求,推动镁合金在高端装备制造中的产业化应用。
技术二:镁合金自修复导电转化膜技术(SCCT)
技术特点:
合肥华清研发团队研发出的自修复导电转化膜技术(SCCT),采用无电沉积工艺在镁合金表面构建功能性的沉积层,构建功能性导电转化膜,裸膜中性盐雾测试达200小时-500以上(不同镁合金型号),兼具自修复特性。
创新突破:
低成本,可作为中间层与多种涂层复配,实现功能调控。
突破传统钝化膜导电性差、耐蚀性不足的局限。
应用场景:
覆盖航空航天、军工、3C电子、5G通信、新能源汽车及低空飞行器领域,尤其适用于需要导电性及轻量化的户外镁合金产品。
技术优势
传统导电转化膜技术 VS 自修复导电转化膜技术
华清镁合金自修复高耐蚀导电转化膜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C电子产品领域聚焦于产品的静电累积预防、接地等需求,该技术有助于提升镁合金在3C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在汽车工业中,该技术可用于车身外壳、电气连接部件等;在无人飞行器上,该技术通过结合轻量化、高强度、高耐蚀性和导电性,能够满足无人飞行器对材料的多样化和可靠性要求。随着镁合金轻量化市场的拓展以及本技术的进一步研发,该技术在航空航天、通讯电子、光电传感、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将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核心技术三:镁合金高耐蚀耐高温镀银技术
技术突破:
通过界面结构优化与镀液配方创新,实现晶粒细化镀层沉积,中性盐雾寿命500-1000小时,耐高温达200-300℃。
解决镀层结合力差、耐蚀性不足等传统痛点,兼具导电性(>10⁶ S/m)、电磁屏蔽及可焊性。
应用价值:
为军工雷达组件、航天器电子封装、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等场景提供轻量化导电解决方案,替代铜、铝等传统材料。
华清研发团队深入探究镁合金基体与镀银层之间的界面结构,通过对镁合金镀银工艺流程以及镀液配方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及技术创新,细化了镀层的晶粒结构,在不改变镁合金自身优异性能的同时,实现了高质量的非贯穿镀银层沉积目标,解决了现有镁合金镀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镀层结合力差、不均匀、耐蚀性差、耐高温性差等。
作为全国表面处理行业领军企业、中国表面处理园区产业联盟副主席单位,华清高科有责任为镁合金的应用发展尽一份力,提高镁合金应用的市场规模。华清高科研发的复合氧化技术、导电转化膜技术和镁合金镀银技术,不仅解决了镁合金应用的腐蚀难题,更为其赋予了导电、抗菌、高反射等特殊功能,大大拓展了镁合金的应用边界。
未来,随着轻量化需求的持续增长和表面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华清高科将继续引领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为"镁"好未来注入更强动力。无论是常规防腐需求,还是特殊功能要求,华清高科都能为您提供专业、可靠的表面处理解决方案。
技术咨询与合作联系:
合肥华清高科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宁西路1666号
电话:0551-65329295 / 13365512885
官网:www.chqst.com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怎么防止镁合金表面氧化腐蚀,需要做什么表面处理-合肥华清表面处理公司工艺介绍